臺式水質重金屬測定儀的精準檢測依賴配套耗材的穩定性能,這些耗材貫穿樣品前處理、檢測反應及輔助操作全流程,按功能可分為樣品前處理耗材、檢測反應耗材、輔助耗材三類,每類耗材都有特定的性能要求,直接影響檢測效率與結果準確性。 一、樣品前處理耗材 過濾類耗材用于去除水樣中的懸浮顆粒,避免堵塞檢測光路或污染反應系統,包括孔徑 0.45μm 的水系微孔濾膜(適配水樣過濾,不可用有機系濾膜,防止溶出雜質)、一次性針式過濾器(聚丙烯材質,過濾速度快且化學穩定性好)、濾膜支撐墊(硅膠材質,避免濾膜破裂)。消解類耗材用于破壞水樣中的有機物,將重金屬轉化為可檢測形態,如聚四氟乙烯消解管(耐高溫度≥200℃,耐強酸腐蝕,適配微波或電熱消解)、玻璃容量瓶(100mL、250mL,用于消解后定容,需經過酸泡處理去除表面吸附的重金屬)、移液槍吸頭(低吸附型,聚丙烯材質,避免吸液時重金屬殘留)。若水樣含高濃度有機物,還需用到石墨消解儀的加熱塊(適配消解管尺寸,確保受熱均勻),但加熱塊為半消耗品,需定期檢查是否有腐蝕或變形。 二、檢測反應耗材 比色皿是核心檢測耗材,根據檢測原理分為石英比色皿(適用于紫外 - 可見分光光度法,透光率≥90%,耐酸堿,需無劃痕)和塑料比色皿(適用于顯色反應后檢測,成本低但不可用于有機溶劑體系),規格多為 10mm 光程(常規檢測)和 50mm 光程(低濃度重金屬檢測,提高靈敏度)。顯色劑與反應試劑是化學檢測的關鍵,如測鉛用的雙硫腙溶液、測鎘用的鎘試劑、測汞用的硼氫化鉀還原劑(需現配現用,儲存不超過 24 小時),這類試劑需高純度(分析純及以上),且標注重金屬雜質含量≤0.0001%,避免引入干擾。電極類耗材適用于陽極溶出伏安法測定儀,包括工作電極(如玻碳電極、金電極,需定期拋光更新)、參比電極(銀 - 氯化銀電極,內充液為 3mol/L 氯化鉀溶液,需定期補充)、輔助電極(鉑絲電極,耐氧化腐蝕)。 三、輔助耗材 清潔類耗材用于避免交叉污染,如無塵布(超細纖維材質,用于擦拭比色皿外壁和儀器光學部件)、專用清洗液(5% 硝酸溶液,用于浸泡比色皿和取樣容器,去除殘留重金屬)、一次性手套(無粉乳膠或丁腈材質,防止手部汗液中的重金屬污染樣品)。校準與質控耗材用于驗證檢測準確性,包括重金屬標準溶液(如 1000mg/L 鉛、鎘標準儲備液,冷藏保存,有效期 1 年)、空白對照液(超純水或去離子水,電導率≤10μS/cm,確保無目標重金屬)、質控樣品(已知濃度的標準水樣,用于驗證檢測偏差是否≤10%)。容器類耗材用于樣品暫存和反應,如聚乙烯樣品瓶(50mL、100mL,避免玻璃容器溶出重金屬)、具塞試管(10mL、25mL,用于顯色反應時密封避光)、離心管(聚丙烯材質,適配離心分離步驟,耐轉速≥3000r/min)。 四、耗材選擇需遵循適配原則 比色皿需與儀器光路匹配(光程誤差≤0.1mm);顯色劑需與目標重金屬對應(如測六價鉻需用二苯碳酰二肼,不可混用);過濾耗材需根據水樣污染程度選擇(高濁水樣用預過濾膜 + 微孔濾膜組合)。耗材儲存也有規范:易揮發試劑(如鹽酸、硝酸)需密封存于通風柜;電極需浸泡在專用保護液中(如玻碳電極浸泡在去離子水,銀電極浸泡在氯化鉀溶液);標準溶液需分裝保存,避免反復凍融。合理選用和管理耗材,可降低檢測干擾,使重金屬測定的相對標準偏差控制在 5% 以內,為水質重金屬分析提供可靠保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