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氨氮檢測儀傳感器失效會導致測量數據異常(如數值跳變、無響應),需通過科學判斷、應急處理及規范更換,快速恢復檢測功能,避免因數據缺失影響水質監控。 
一、傳感器失效的判斷需結合多維度特征 若出現測量值持續偏離真實值(如標準溶液測量偏差超 10%)、校準后仍無法修正(連續兩次校準誤差>8%),或讀數無規律跳變(波動幅度>5mg/L),可初步判定傳感器失效。物理損傷也會導致失效:如電極膜破裂(目視可見破損或滲漏)、線纜斷裂(外觀有明顯折痕或斷路),或光學傳感器透光面劃傷(影響光信號接收)。此外,響應時間異常延長(超過 10 分鐘仍未穩定)、空白值持續升高(超純水測量值>0.5mg/L),且排除管路堵塞、試劑污染等因素后,需確認傳感器核心部件損壞。 二、應急處理需保障數據連續性 立即啟用備用傳感器(日常需儲備同型號備件),通過快速接口更換(更換時間≤30 分鐘),臨時恢復檢測功能 —— 備用傳感器需提前校準(校準記錄在有效期內),確保安裝后即可正常使用。若無可替換傳感器,需切換至手動采樣模式(每小時人工取樣,用實驗室方法測定),數據手動錄入監測系統,同時在控制面板標注 “傳感器維修中”,避免誤讀失效數據。對于關鍵監測點(如排污口),需增加取樣頻次(每 30 分鐘一次),確保污染預警不中斷。 三、傳感器更換與校準需嚴格規范 拆卸失效傳感器前需斷電,關閉進樣閥(防止試劑回流),用純水沖洗接口(避免殘留試劑腐蝕新傳感器)。新傳感器需檢查外觀(電極膜完整、線纜無破損),按安裝手冊連接(注意電極極性、信號線對應接口),確保密封件(如 O 型圈)正確安裝(防止樣品泄漏)。安裝后需靜置 30 分鐘(讓電極充分活化),再執行校準:先用低濃度標準液(如 1mg/L)進行零點校準,再用中濃度(如 10mg/L)和高濃度(如 50mg/L)標準液完成量程校準,校準后驗證(用 20mg/L 標準液測試,偏差需≤3%)。若為光學傳感器,需額外進行光路校準(通過儀器自檢功能調整光強,確保吸光度偏差<0.005Abs)。 四、失效傳感器的維修與報廢需分類處理 物理損傷(如線纜斷裂)可送修(更換線纜或密封件),維修后需重新校準(校準合格方可復用);核心部件損壞(如電極內部電解液干涸、光學元件老化)則需報廢(維修成本超過新傳感器 50% 時無修復價值)。報廢傳感器需按危廢處理(氨氮傳感器含重金屬或有毒試劑),交由專業機構處置(不可隨意丟棄),并記錄報廢日期、序列號(追溯使用周期)。維修或報廢前需清理傳感器表面殘留(用 10% 硝酸浸泡 30 分鐘后,純水沖洗至中性),避免污染物擴散。 五、預防失效的長效措施不可忽視 定期維護可延長傳感器壽命:每周清潔電極表面(用軟布擦拭膜片,去除生物黏泥),每月更換參比電解液(針對離子選擇電極),每季度檢查線纜接口(涂抹防水膠,防止受潮)。運行環境控制也很關鍵:避免傳感器接觸高濃度有機溶劑(如酒精、丙酮),遠離強磁場(如電機、變壓器),溫度控制在 5-40℃(超出范圍需加裝溫控裝置)。建立傳感器使用臺賬(記錄安裝日期、校準次數、維修記錄),當使用時長接近設計壽命(通常 1-2 年),提前采購備用件,在失效前主動更換(避免突發故障)。 傳感器失效處理的核心是 “快速響應 + 規范更換”:通過提前預判失效征兆(如校準頻次增加、數據穩定性下降),可在完全失效前做好準備;更換后的校準驗證則確保新傳感器測量精度,避免 “以舊換新” 后仍存在數據偏差。結合日常維護與備件管理,能將傳感器失效導致的停機時間控制在 2 小時內,最大限度降低對監測系統的影響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