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式氨氮測定儀光學窗口的維護周期需根據使用頻率、水樣污染程度及檢測精度要求動態調整,其核心是通過定期清潔與狀態檢查,避免污染物附著影響光信號傳輸效率。維護周期的設定需兼顧防護效果與操作成本,形成基礎維護、強化維護與深度維護三級體系,每個層級對應明確的操作標準與執行節點。 基礎維護以預防性清潔為核心,適用于常規水質檢測場景。每日檢測前需執行外觀檢查:用無塵布輕輕擦拭光學窗口表面,去除浮塵與水漬,觀察窗口是否存在指紋、纖維等輕微污染物。若每日檢測次數≤5 次,可采用 “每日檢查 + 每周清潔” 的周期模式 —— 每周用專用光學清潔劑(異丙醇與去離子水 1:1 混合液)擦拭窗口,擦拭時以順時針方向輕擦,避免來回摩擦產生劃痕。若每日檢測次數≥10 次,需縮短至每 3 天清潔一次,清潔后記錄窗口狀態(如是否有殘留污漬)。基礎維護需確保窗口透光率保持在初始值的 95% 以上,通過儀器自帶的光強檢測功能驗證,透光率下降超過 5% 時需立即執行強化清潔。 強化維護針對中等污染風險場景,適用于檢測高濁度或含少量有機物的水樣。設定每 2 周執行一次:先拆除光學窗口的保護蓋(若配備),用軟毛刷(尼龍材質,刷毛直徑≤0.1mm)輕刷窗口邊緣縫隙,清除堆積的微量沉積物。隨后用 5% 檸檬酸溶液(針對無機結垢)或 3% 過氧化氫溶液(針對有機污染)浸濕無塵布,以螺旋軌跡擦拭窗口表面,停留時間不超過 30 秒,避免藥劑滲入窗口密封層。擦拭后立即用去離子水沖洗至中性,再用氮氣吹干。強化維護需同步檢查窗口密封性能,觀察邊緣是否有滲水痕跡,若存在密封老化需及時更換密封圈。 深度維護用于長期使用后的性能恢復,適用于檢測含藻類、油脂等易附著污染物的水樣。執行周期為每 3 個月一次,或在檢測精度出現明顯偏差時啟動。操作時需使用專用拆卸工具取下光學窗口(避免暴力拆解),用超聲波清洗儀(功率 300W)清洗窗口,清洗介質為去離子水,清洗時間 5 分鐘,水溫控制在 30℃以下。清洗后檢查窗口表面是否有劃痕或腐蝕點,用 10 倍放大鏡觀察透光面,若存在無法去除的頑固污漬,需使用氧化鈰拋光膏(粒度 0.5μm)輕微拋光,拋光后必須徹底清潔殘留拋光劑。深度維護后需重新校準儀器光學系統,通過標準液檢測確認光吸收值偏差≤±2%。 特殊場景需靈活調整維護周期。若檢測間隙超過 7 天,需在停用前執行一次基礎清潔,覆蓋防塵罩前用無塵布包裹窗口,防止長期閑置導致灰塵堆積。在濕度>60% 的環境中使用時,需增加基礎維護頻率(每 2 天一次),并在每次清潔后檢查窗口是否有冷凝水殘留,必要時用吹風機冷風吹干。對于要求檢測精度≤0.01mg/L 的場景,需將深度維護周期縮短至 2 個月,同步增加光學性能驗證次數(每兩周一次),確保窗口無任何影響光程的缺陷。 維護周期的執行需建立記錄追溯機制。每次維護需記錄日期、操作人、污染物類型及處理效果,通過趨勢分析判斷窗口老化程度 —— 若連續三次清潔后透光率仍持續下降,需評估是否因窗口材質老化導致,必要時更換新的光學窗口(通常使用壽命為 2-3 年)。同時根據維護記錄優化周期設置,例如某類水樣連續引發窗口污染加快,可針對性縮短對應維護周期,形成自適應的維護體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