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攜式色度快速測定儀的使用需遵循規范流程,通過科學操作實現對水樣色度的快速、準確檢測。其使用步驟涵蓋前期準備、樣品處理、儀器操作、數據記錄等環節,每個步驟的細節把控直接影響測定結果的可靠性,需結合儀器特性與檢測需求嚴格執行。 一、使用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需檢查儀器外觀與配件是否完好,確認主機、比色皿、電源線(或電池)、校準液等齊全,電池電量充足(或電源連接穩定),避免檢測中途因供電問題中斷。根據檢測標準選擇匹配的比色皿,通常為石英或玻璃材質,檢查比色皿透光面是否有劃痕、污漬,若有污染需用專用鏡頭紙蘸取純水擦拭干凈,確保光學通路暢通。同時準備好待檢測樣品,若樣品中含有懸浮顆粒物,需提前進行過濾或離心處理,去除雜質以避免散射光干擾,過濾時選用孔徑適宜的濾膜(通常為 0.45μm),防止濾膜本身引入顏色偏差。 二、儀器校準 開機后需按儀器說明書進行預熱,通常預熱時間為 10-15 分鐘,使光學系統達到穩定狀態。校準過程需使用標準色度溶液(如鉑鈷標準液或稀釋的鉻鈷標準液),先進行零點校準:向比色皿中注入純蒸餾水(或空白溶液),擦拭外壁后放入比色槽,確保透光面對準光路,蓋好艙蓋,按 “零點校準” 鍵完成基線設定。隨后進行跨度校準:選用與待測樣品色度范圍接近的標準溶液,重復上述操作,注入標準液后進行校準,直至儀器顯示值與標準溶液濃度一致,若偏差超過允許范圍(通常 ±5%),需重新校準或檢查比色皿是否配對。 三、樣品測定的操作流程 取處理后的樣品注入比色皿,液面高度需覆蓋光路(通常為比色皿容積的 2/3 以上),避免氣泡產生,若有氣泡需輕輕敲擊比色皿側壁使其上浮消散。用 lint-free 濾紙吸干比色皿外壁的液體和指紋,防止影響光的透過率。將比色皿放入比色槽,確保放置方向與校準時分一致(如標記面朝向同一側),關閉艙蓋后等待讀數穩定,通常儀器會在幾秒內顯示測定結果,記錄數據時需同時記錄測定溫度,因溫度變化可能影響色度值。對于高色度樣品,若超出儀器測量范圍,需用純蒸餾水進行稀釋,記錄稀釋倍數,測定后將結果乘以稀釋倍數得到實際色度值。 四、數據記錄與儀器維護 每次測定需進行平行樣檢測(通常 2-3 次),計算相對標準偏差,確保重復性符合要求(相對偏差≤5%),若偏差過大需重新測定并排查原因。檢測完成后,及時清空比色皿中的樣品,用蒸餾水沖洗 3-4 次,倒置晾干后放入專用盒中保存,避免碰撞或劃傷。儀器使用完畢后需關閉電源,若為電池供電需取出電池(長期不用時),防止漏液損壞電路。定期清潔儀器比色槽,去除可能殘留的液體或灰塵,保持光學部件清潔,同時按儀器說明書要求進行期間核查,確保性能穩定。 五、特殊情況的處理 若測定過程中儀器顯示異常(如讀數跳變、無響應),需先檢查比色皿是否放置正確、樣品是否渾濁,排除后重啟儀器重試。對于含有顏色且不穩定的樣品(如易氧化或還原的水樣),需盡快完成測定,避免放置時間過長導致色度變化。測定揮發性樣品時,需加蓋比色皿防止組分揮發,同時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中操作,避免影響操作人員健康。 通過嚴格執行上述使用步驟,可充分發揮便攜式色度快速測定儀的優勢,實現對地表水、飲用水、工業廢水等樣品色度的快速檢測,為水質評價、工藝控制提供及時的數據支持,同時延長儀器使用壽命,確保長期檢測精度。
|